临时记录

我曾爱过的所有遗迹,是蓝天和一些苍白的星星。

吃茶去(川艺茶馆repo-2019.6.13广州巡演)

老裕泰来来往往客不断,士农工商各路神仙。 有的人穷困潦倒多惨淡 ,有的人有权有势又有钱,有的人提笼架鸟穿绸缎 ,有的人补巴重补巴粗布衫衫。有的人闹中取静养一养神 ,有的人静中取闹聊一聊天。在四川休闲安闲倒很常见,有一样‘莫谈国事’要牢记心间。


因已有人艺版珠玉在前,多年以来《茶馆》成了许多话剧人不敢下手的丰碑式作品。我自己是焦版《茶馆》的铁杆粉丝,在看川艺版的《茶馆》之前已经做好现场挑刺的准备,结果三个小时坐下来,川艺版的《茶馆》还是给了我相当大的惊喜。

剧本还是那个剧本,依然是京城脚下的故事,只是李六乙导演别出心裁,用四川话来重塑经典,将大量的川味特色元素融入其中,打造了一出让四川人倍感亲切的《茶馆》。作为改编来讲,优秀之处有,不足之处亦有,看川艺版的《茶馆》时,我能真切感受到李导对于经典的敬畏,但也正是由于这份敬畏,没有魄力完全打破前面佳作的桎梏,有些地方过于顾虑原作稍显生硬。川艺版改编最大的败笔在于对原著结尾进行了“大团圆”式的续写,这是我个人非常不喜欢且反感的部分。茶馆的灵魂就在于最后结局,那像是一种沉默的叹息,是对于强权之下小人物的无可奈何的愤慨与对世俗不公的讽刺。强行打倒反动的结尾,完全改变了《茶馆》这个故事原有的寓意,使得整部剧的旋律都变了味道,故事呈现出来的力度在最后结局大打折扣。

故事改编虽然不足,但川艺版的《茶馆》舞美精细程度是值得肯定的。舞台布景依然保留了特色的三张小桌,不同于人艺的茶楼内景,川艺的布景也做了移植,成了川西茶楼的模样。舞台做了阶梯式布景,所以尽管开幕出场的人物众多,但因为茶桌呈阶梯式摆放,所以整体一目了然,即使多线并叙也完全不显杂乱。演出一开场,方桌竹靠椅,川味龙门阵,紫铜长嘴壶,巴适大碗茶一下子让人犹如置身巴蜀之地。且川艺版《茶馆》的用心程度远不于此,在幕间切换的时候,数来宝也变成了金钱板,由演员念出铿锵有力的唱词,道出了世间百态的炎凉与无奈。这段表演放在幕间实属点睛之笔,既扣上了一幕与二幕之间的故事,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接,同时又带动了中场休息后观众平复的情绪,重新让观众的情感与舞台上的演出进行了衔接。舞台布景之中,对于白色的大面积运用,群演不退场的编排,对于观众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压迫感,场下的观众在这样强烈的视觉冲击之下,很容易对于台上的故事产生共情。在此特提一下对于群演的运用,川版《茶馆》的茶客群演,承担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乌合之众的作用,这样处理的手法,给出了一步一步把小人物逼上绝路的直接观感,对于剖析剧情内核具有非常好的作用。

有瑕疵,但是惊喜更多。对于近几年话剧市场佳作凋零的状态,川艺版《茶馆》是非常值得走进剧场多看多品味的作品。个人观点,对于结局的处理能够理解,因为更符合当下时代的要求。但是对于这种改变了故事内核的狗尾续貂我觉得不可取。每一部戏都会有相对应的创作背景,有些特定大环境下的故事是无法做到与时俱进的,就让茶馆里故事,夏然而止在王掌柜上吊的那一瞬间吧。

评论
热度(1)
©临时记录 | Powered by LOFTER